当宁消防网APP

找产品、查资料、询价更简单

立即下载

消火栓箱门到底需不需要张贴封条?

2025-09-18标安全当宁消防网

一、消火栓封条的起源与发展

  1. 消火栓封条最早起源于19世纪欧美城市供水防盗水管理。

  随着铸铁供水管网的普及,消火栓(最初称为“消防栓”或“消防塞”)开始规模化应用。然而,频繁的非消防人员私自开启取水行为导致水压下降、管网损坏等问题日益突出。为遏制此类现象,欧美城市的供水部门逐步在栓口或箱门处加装铅封、木塞、铁皮封条等物理封闭装置,并标注“未经许可不得开启”字样,形成了消火栓封条的早期雏形。这一做法在规范用水行为、保障消防水源可靠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
  2.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物业消防管理中广泛使用封条。

  在我国,消火栓封条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、消防管理趋于精细化以及物业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,封条逐渐被物业公司、供水企业和消防部门采纳为一种日常管理工具。尽管广泛使用,封条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始终定位于“辅助管理手段”,而非法定强制要求,其功能主要起到警示和物理防篡改作用。

  3. 现行消防法规未强制要求张贴封条,并明确禁止阻碍消火栓正常使用的行为。

 

 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》(2021年修订版)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:

  任何单位、个人不得损坏、挪用或者擅自拆除、停用消防设施、器材,不得埋压、圈占、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,不得占用、堵塞、封闭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、消防车通道。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。

  同时,第六十条指出,单位如存在“埋压、圈占、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”的行为,将面临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消防法并未明确要求消火栓必须张贴封条,反而强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阻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。这意味着封条如设计不当或管理不善,本身也可能构成违规行为。

  4. 实际管理中封条存在明显漏洞,应倡导更科学的管理方式。

  现实中,不少单位以张贴封条替代定期检查,甚至将其视为“免责凭证”,这一做法存在显著误区。根据《机关、团体、企业、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第二十六条:

  机关、团体、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,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。

  贴封条并不能等同于履行了检查义务,单位仍须依法建立并落实定期巡检、记录和维护制度。此外,封条容易因老化、人为破坏等原因失效,定期巡检记录的管理方式,在实际操作中更具可靠性和透明度,既符合法规精神,也提升了消防设施的应急可用性。

二、小结

  消火栓封条作为一种历史遗留的管理手段,虽在一定时期发挥了作用,但其法律地位有限、实际效果存疑。现代消防管理应逐步淘汰仅依赖封条的做法,转向更加规范、透明、可追溯的管理模式,真正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。

当宁消防网

相关文章

  • 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采取不被他用的措施
  • 消防洒水喷淋头备用量规定
  • 餐饮企业:16项燃气安全隐患,对照自查!
  •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,常见的产品适用标准
  • 一图读懂丨锂离子电池生产加工企业消防安全...
  • 未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内,设有防火...
  • 火灾显示盘如何编码定义?
  • 新型泡沫喷雾灭火系统工作原理
  • 消防洒水喷头的种类有哪些
  • 托儿所、幼儿园的消火栓箱应暗装
  • 全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