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产品、查资料、询价更简单
烟雾探测器,是目前市面上应用时间较久,应用范围较广的安全探测器。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和复杂程度,人们逐渐发现烟雾探测器的不足之处。
于是,专家对烟雾探测器的结构组成进行优化,以便提高烟雾探测器的探测效果。优化手段之一,就是增加探测光源的数量。
应用原理
想要观察到非光源的物体,就需要捕获物体反射出来的光。光在通过不同介质会发生发射现象,其中根据介质的不同,可分为镜面反射、漫反射、散射。这几种反射区别在于反射后的光的路径。
采用遮光率技术的烟雾探测器,就是通过发射光的强度和通过气溶胶颗粒后光的强度对比进行分析,进而判断采样环境是否超过警戒阈值。
消失不见的光
光波具有波粒二象性(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):从微观来看,由光子组成,具有粒子性;从宏观来看又表现出波动性。光波作为一种特定频段是电磁波,其颜色与频率有关。如红光的波长约为600~700纳米的范围,蓝光波长约为450~550纳米的范围。
当物体大于光的波长,光才会被反射出来,探测器才能“看见”物体;当物体小于光的波长,物体将不会被探测器感知,探测器则不可察觉物体。
如人的眼睛可见波长范围是390nm~780nm,就没法观察到紫外线和红外线;采用蓝光光源的探测器,也没法发现粒径在450nm以下的微粒。
存在缺陷
烟雾是悬浮的无规则形状的气溶胶颗粒。物质受热产生烟雾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,烟雾颗粒粒径范围为1nm-100μm,不同时期不同物质受热产生的气溶胶颗粒大小、浓度也不尽相同。
烟雾探测器采用单一的光源发射器会存在“探测盲区”,没法及时发现空气样本中的烟雾颗粒,导致物质受热程度进一步恶化,极大地增加了灾害发生的概率。
因此,烟雾探测器需采用多个光源发射器,才能降低漏报误报问题。
总结
采用红蓝双光源的烟雾探测器可以锁定探测对象范围,尽可能探测更小的悬浮颗粒,尽可能减少大颗粒的干扰,在实际应用中很大程度减少了误报率。但,对于更小的微粒,采用红蓝双光源的烟雾探测器仍然无法回避光的物理衍射特性。